px茂名(舆情 | 化工园区如何从“灭火”到“防火”?)

2023-09-19 05:59:47

在化工园区建设中,一些重大项目的投建是园区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由于这些项目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其往往也成为舆论的“发动机”。负面舆情表明,由于忽略或缺少了民意沟通、政策解读、利益疏导等环节,一些项目易导致误解和冲突,引发群众的不满和反对。


大家熟知的“PX事件”,便是重大项目产生的舆论漩涡,并引发了严重的民众聚集事件,社会影响巨大。PX项目在中国日渐被妖魔化,从辽宁大连到厦门再到浙江宁波,不少PX项目的动工都招致当地民众反对,2014年广东茂名PX项目在上马之前做足了正面宣传却仍未逃脱民众游行抗议的命运。这些PX项目被终止,关键似乎不是因为PX有没有危险,而是地方出于对维稳的考虑。


强大的负面舆论力量也警示了各化工园区,重大项目“舆评”先行。


什么是“舆评”?


这一概念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最先提出。“舆评”,即舆情(舆论)风险评估,具体是指,针对地方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政策决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赛事展会等事项前,对其舆论风险性、民意承受力、舆论抗压性,及政府舆情处置力等因素开展系统的调研、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清单,制定舆情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舆评”可以帮助政府、园区及企业及早洞察影响舆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强风险沟通意识,严格遵守环评规范,消除立项申请、审批过程中违规上马的弊端,将重大建设项目的舆情风险化解在事发之前。


相较于传统的舆情,“舆评”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既注重事前的防范,也进行事中与事后的动态跟踪,从而形成系统性的贯通全程的防范体系。


如何做好舆情“防火”


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的舆情管理工作更多是注重事后应对,这种救火式思维、被动式应对的舆情管理方式已不合时宜。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及新媒体格局的演变,要求园区的管理模式不断升级,要充分认识到风险前置的必要性和全流程管控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方面,就工作范围内可能存在舆情风险的、难以避免的问题进行评估,如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等,制定常态化的风险防范措施。


另一方面,筛选地区内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开展全面的风险排查和问题评估,构建舆情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将民意承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纳入其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舆情风险的精准预判、预防和监测。


从“灭火”到“防火”,表面上看是思维的转变,实际上是化工园区工作流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全方位串联,从而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园区对重化工项目的立项过程应该公开透明,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


然而,对于被妖魔化的PX项目,不用通过舆评都可以预见将出现的强烈舆论冲击。在发展PX和重化工的问题上,舆评变成了辅助手段,如何向民众科学普及和握手言和?需要园区和生产企业们对社会利益有所担当,需要全行业对安全、环保有所担当,这些担当会通过各种途径转化成公众态度的改变。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